「更多精彩请回复:首页 获取」
澳门疯堂斜巷 中葡两种文字的瓷砖路标是澳门街道的一大特色.
一五六九年,澳门天主教首任主教贾尼劳建了一座麻风病院,后来在病院旁建了一间小教堂,取名“望德堂”,供麻风病人做祈祷。当地人对麻风病患者避之不及,把望德堂叫做“发疯寺”、“疯堂庙”等,望德堂前的斜坡路就是现在的“疯堂斜巷”。
澳门疯堂斜巷墙上的宣传图一
澳门疯堂斜巷南欧的建筑物
澳门疯堂斜巷的圣若瑟女子学校.
圣若瑟教区中学从 1931 年创校至今,经历七十五年之发展,目前共有六个校部,分别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校及校本部 ( 第五校行政独立 )。圣若瑟教区中学的教育理念,是以学子的「人」为本,因而「服务他人」便成为本校的办学宗旨,务期以圣若瑟为典范培养学生成材,使他们能以实事求是之精神和作风去完善自己,以尊重和接受别人的行事,去服务他人,在与人相处时表现出自信和自尊,对自己不卑,对他人不亢。
澳门疯堂斜巷南欧的建筑物
澳门疯堂斜巷口的第一间南欧式的建筑物
澳门疯堂斜巷的街面有葡萄牙特色. (这些石头都是从葡萄牙运来的)
澳门疯堂斜巷墙上的宣传图二
澳门疯堂斜巷墙上的宣传图三
澳门疯堂斜巷墙上的宣传图四
澳门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
澳门疯堂斜巷一景 (澳门社会保障基金会大厦)
规范澳门社会保障基金的法例规定,在本地常居最少七年,向社会保障基金供款不少于六十个月的人士,当年满六十五岁后,便有权按月向社会保障基金支取养老金。摘录【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澳门立法会刊】
澳门疯堂斜巷南欧的建筑物
澳门疯堂斜巷南欧的建筑物 (青少年活动中心)
澳门疯堂斜巷南欧的建筑物
澳门疯堂斜巷南欧的建筑物 (澳门仁慈堂婆仔屋)
婆仔屋艺术空间成立于2002年3月,为一澳门非牟利民间艺术组织,以处理 「婆仔屋艺术空间」(原位于澳门望德堂区疯堂斜巷)之行政及节目策划工作,展览和演出的策划以本地少有的当代艺术类型为主,以弥补本地在这方面的不足;全力进行艺术推广活动,开办具启发性的艺术工作坊,鼓励及培养个人创意和实验精神;策划跨地域的深入交流合作计划;并开放婆仔屋的空间,给本地艺术工作者和团体使用,使 “婆仔屋”成为本地艺术创作的实验场。
疯堂斜巷的石梯
疯堂斜巷的澳门音乐学院
我在澳门荷兰园正街某写字楼上班,附近有一条小巷叫“疯堂斜巷”,我几乎每天经过此巷,偶尔到“疯堂斜巷”办事,主要是去办理社会保障基金供款及其他手续。有人说“疯堂斜巷”是最美的地方,是指这一带南欧特色鳞次栉比的小楼建筑物,您从以上的照片中可以看到。这不是一个旅游景点,但他每一个澳门人息息相关,退休之后,由这条巷的社会保障基金会发养老金。
如果您到澳门旅游,抽空到疯堂斜巷走一走,您会有特别的发现。特别提醒您,原来在此地的麻风院于一八八二年迁往离岛,于一九四七年再迁往路环岛。疯堂斜巷还是一些电视剧拍摄外景的地方之一,如果您是艺术爱好者,就更应到此一游,您或许会获得一些创作灵感,澳门疯堂斜巷欢迎您!
图 / 许均铨